你的位置:爱游戏体育app安卓专业版 > 产品展示 > 马革裹尸:第一个说这个词的人,死后却因一种植物蒙冤
马革裹尸:第一个说这个词的人,死后却因一种植物蒙冤
发布日期:2025-01-23 07:47 点击次数:116
“马革裹尸”这个成语,是用来形容某人具有英勇作战、视死如归的决心和勇于为国捐躯的精神。
这个词最早出现在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,原文是这样的:初,援军还,将至,故人多迎劳之,平陵人孟冀,名有计谋,于坐贺援。援谓之曰:“吾望子有善言,反同众人邪?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,裁封数百户;今我微劳,猥飨大县,功薄赏厚,何以能长久乎?先生奚用相济?”冀曰:“愚不及。”援曰:“方今匈奴、乌桓尚扰北边,欲自请击之。男儿要当死于边野,以马革裹尸还葬耳,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?”冀曰:“谅为烈士,当如此矣。”
这段文字记录的是孟冀与马援的一段对话,马援对孟冀说:如今匈奴和乌桓还在北方侵扰我国边境,我想请皇上派我去征讨。一个有志气的男人就应当战死于疆场,只需用马皮裹起尸体,拉回不埋葬就可以了。怎么能老死在老婆孩子的手上呢?
孟冀听了之后,十分感动地说,一个有雄心壮志的,确实应该如此啊!
展开剩余75%那么,第一个说“马革裹尸”这个词的马援,是个什么样的人?其结果为何会因一种植物而蒙冤呢?
马援是扶风郡茂陵县(今陕西扶风县)人,东汉初期名将,东汉的开国功臣。
马援祖上曾在西汉王朝当官,后因祖上参与刺杀汉武帝而受牵连,幸好没有株连九族才逃过一劫。马援虽然十二岁就成了孤儿,但他志向远大。
西汉未年,时局动荡,他在甘肃牧马放羊,当时就有“宾客多归附者,遂役属数百家。转游陇汉间,常谓宾客曰:‘丈夫为志,穷当益坚,老当益壮。’”他还把所有的财产都分给兄弟朋友,自己则只穿着羊裘皮裤,过着清简的生活。当然,也因此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资源。
在那个动荡的年代,马援在割据西州的军阀隈嚣手下任绥德将军。东汉开国皇帝刘秀起兵后,马援投奔刘秀,成为东汉的开国功臣。
在东汉一统天下后,身为开国功臣的马援仍老当益壮,为东汉王朝东征西战。
此外,他还把女儿嫁给了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儿子刘庄,刘庄继位为汉明帝后,马援的女儿也成为明德皇后,与刘秀成了亲家公,马援也因此成为国丈一级的显赫人物。
然而,就是这么一位显赫的人物,为何会因一种植物而蒙冤的呢?
一是他得罪了刘秀的女婿即驸马梁松。据《后汉书·卷二十四·马援列传第十四》载:援尝有疾,梁松来候之,独拜床下,援不答。松去后,诸子问曰:“梁伯孙帝婿,贵重朝廷,公卿已下莫不惮之,大人奈何独不为礼?”援曰:“我乃松父友也。虽贵,何得失其序乎?”松由是恨之。
二是由于马援得罪京城的权贵太多,于是有人就诬告他贪腐,主要是告他在征战交趾时,从交趾带回了一大车的珍宝。其实,他带回的那一车“珍宝”其实就是一车植物:薏苡仁。
在当时,南方地区“下潦上雾,毒气重蒸”,素称瘴疠之地,人们常会染上瘟疫。马援远征交趾时,他发现当地人用薏苡仁来防治瘴疫,于是就载了满满一车种子,准备回来栽种,普及推广,以防治瘟疫。
然而,刘秀却听信了这种谣传。
建武二十五年(公元49年),年已64岁的马援在讨伐五溪蛮时病逝,但恶人的诬告已经让皇帝刘秀愤怒不已,责令相关部门收回他授予马援的新息侯印绶。这让马援的后人很奇怪也很恐慌,他们甚至都不敢把父亲的遗体运回京城,他的亲朋好友也不敢前来吊唁。
直到马援的夫人六次向皇帝刘秀上书,申诉冤情,刘秀才下令安葬。
25年后,马援将军的坟冢才得以聚土为坟,植树为标记,建筑祠堂,再4年后,才得以平反昭雪,追谥马援为“忠成”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相关资讯
